成語舍本逐末是什么意思
舍本逐末:shě běn zhú mò
成語解釋:拋棄根本的;而在小事上下功夫。
成語出處: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上農》:“民舍本而事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民舍本而事末則其產約,其產約則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無有居心。”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舍,不能讀作“shè”。
成語辨形:末,不能寫作“未”。
成語辨析:~偏重在“做的內容不當”。而“舍近求遠”偏重在“方式不當”。
近義詞:舍近求遠 »、貪小失大 »
反義詞:追本求源 »
成語例子:寫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內容,那是舍本逐末。
詞語分開解釋
逐末 : 1.指經商。古以農業為本務,商賈為末務,故稱。
舍本逐末是什么意思
shě běn zhú mò
指做事舍棄根本的部分,卻過多地追求細枝末節,形容輕重倒置。也說“舍本求末”
如果作者本沒有什么新穎獨創之見,卻勉強去雕砌一些警句、格言之類來等著讀者喝采,那是舍本逐末的作法。——《義論、考據和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