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名稱] 背道而馳
[成語拼音] bèi dào ér chí
[成語釋義] 背:背向;道:道路;方向;馳:奔跑。朝著相反的方向奔跑。比喻彼此方向不同;目的完全相反。
[成語出處] 唐·柳宗元《楊評事文集后序》:“其余各探一隅;相與背馳于道者;其去彌遠。”
[成語正音] 背;不能讀作“bēi”。
[成語辨形] 馳;不能寫作“弛”。
[成語近義詞] 南轅北轍適得其反
[成語反義詞] 如出一轍并駕齊驅
[成語用法] 表示越跑越遠;永遠達不到目的。一般作謂語。
[成語結構] 偏正式。
[成語辨析] ~和“南轅北轍”、“分道揚鑣”;都有“彼此相反”的意思。但“南轅北轍”一般比喻“人的行動和目的恰好相反”。~沒有此意;“分道揚鑣”比喻各自向不同的目標前進。
[成語例句]
(1)他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言行~。
(2)我們的所作所為不能與群眾的利益~。
[成語英譯] march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成語故事]
戰國時代,魏國的臣子季梁,奉命出使到外國,可是他在路途中聽到魏王準備要攻打趙國邯鄲的消息,就趕緊回國去勸魏王。
匆忙回國的季梁對魏王說:“我在太行山下,看到一個駕著車子的人,他趕著馬想要去北邊,說他準備到楚國去。”魏王說:“楚國應該是向南走的,為什么他要往北走呢?”
季梁回答說:“我也這么跟他說的啊!可是,他認為他的馬是匹好馬,速度非常快,加上他也帶了足夠的錢;而且車夫經驗豐富,所以他覺得沒有什么好擔心的。因此,他不聽我的勸告,就繼續往北走了。”魏王聽了之后,哈哈大笑說:“這個人是個瘋子。雖然他有很多好的條件,但是他卻往反方向走,怎么可能到得了目的地呢?”
接著季梁就告訴魏王說:“大王說的話一點也沒錯。但是,像大王現在這樣一直攻打附近的國家,這種舉動也會讓大王離稱霸的目標越來越遠,這不也是和那個往反方向去走的人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