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帚自珍
bì zhǒu zì zhēn
[成語釋義] 敝:破的;壞了;珍:愛惜。把自己家的破掃帚看成價(jià)值千金的寶貝;很愛惜。比喻東西雖差;自己卻非常珍惜。
[成語出處] 宋·陸游《秋思》:“遺簪見取終安用;敝帚雖微亦自珍。”
[成語正音] 帚;不能讀作“shù”。
[成語用法] 用于自己的東西雖無價(jià)值;也舍不得扔掉。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成語結(jié)構(gòu)] 主謂式。
[成語辨析] ~和“敝帚千金”;同出一源;都表示珍惜自己的東西;但~由“敝帚千金”發(fā)展而來;語義較重;而且不用于勸誡和批評方面。
[成語例句] 畫家指著墻上一幅小畫說:“這是我三十年前的處女作;筆法幼稚;實(shí)在沒有什么藝術(shù)價(jià)值;但對于我卻~;留著作個(gè)紀(jì)念"。
[英譯] cherish sth。of little value simply because it is one’s own
[成語故事]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里語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見之患也。
譯文
文人互相輕視,自古以來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兩人文才相當(dāng),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輕視傅毅,他在寫給弟弟班超的信中說:"傅武仲因?yàn)槟軐懳恼庐?dāng)了蘭臺令史的官職,(但是卻)下筆千言,不知所止。
大凡人總是善于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diǎn),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種體裁,很少有人各種體裁都擅長的,因此各人總是以自己所擅長的輕視別人所不擅長的,鄉(xiāng)里俗話說:"家中有一把破掃帚,也會看它價(jià)值千金。"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