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不以為然是什么意思
不以為然
bù yǐ wéi rán
[成語釋義] 然:對;不錯。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有輕視的意思。
[成語出處] 宋·楊萬里《宋故少保左丞相郇國余公墓銘》:“時宰主之獨參政。周公必大;不以為然。”
[成語正音] 為;不能讀作“wèi”。
[辨形] 以;不能寫作“似”。
[成語近義詞] 嗤之以鼻、不敢茍同、滿不在乎
[成語反義詞] 五體投地、仰承鼻息
[成語用法] 含輕蔑意味。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成語結構] 動賓式。
[成語辨析] ~與“嗤之以鼻”有別:~偏重于心理活動;語意較輕;“嗤之以鼻”偏重于不滿的輕蔑的表情、舉動;語意較重。
[例句]
(1)你的分析我~;難以同意。
(2)老師批評了他;但他卻~的不知錯。
[英譯] not to agree w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