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告知并帶離現場:當孩子做出危險行為,家長千萬不要表現得過于緊張,在第一時間以淡定(平常心)態度面對,并快速靠近孩子,以堅定且平靜的口氣告訴孩子“這是插頭,很危險”,同時帶著孩子離開現場。
2、轉移注意力:將孩子帶離現場后,可以用孩子喜歡的食物吸引他的注意力,但是,如果孩子經常摸插座,意味著這次的行為并不是一時興起,家長就要注意了!可以讓孩子在旁邊,觀察你是怎么操作插座的,或者拔掉電源,讓孩子“玩”一下。但是,這個“玩”一定要有度,同時,家長要在旁邊進行解說。
3、模擬觸“電”危害:不管父母怎么防護,都擋不住孩子的好奇心,因此關鍵在于要讓孩子認識到“電”和電器的危險性。當你發現孩子在碰電源,提醒他小心的時候,可以假裝被電到,然后表現出疼、哭、抽搐或暈倒。這時候,孩子的注意力肯定在受傷的爸媽身上了,然后父母可以借此機會給孩子解釋為什么會這樣,再假裝抓著孩子的手讓他去碰,孩子肯定會本能地往后躲了。
4、適度讓孩子感受危險:有些孩子對環境的敏銳度較低、對聲光熱等感覺刺激較鈍感,經過多次的演練仍沒有太多改善,父母可在安全范圍內讓孩子適度感受什么叫做“危險”。例如桌子上的熱湯很燙,孩子就是想去摸,大人可讓孩子用手背去摸摸看、感受一下“燙燙的湯”,如此的直接體驗會比大人口頭再三勸阻更直接、更能讓孩子理解所謂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