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類專業是很受歡迎的一類專業,也是高考的熱門專業之一。
成為一名醫生救死扶傷更是很多人的夢想,特別是“特殊事件”的持續影響之下,學醫的學生會更多,再者,醫生當中也存在很大的缺口,選對了專業在就業上還是比較容易的。
因此,每年都會有不少的學生選擇學醫。但是,學生們普遍都會忽略一件事,就是在專業的選擇上,有一些專業是不能選擇的,不僅僅是因為不好就業,更多的是畢業后不能當醫生,這樣的專業就不能選擇。
畢業后不能當醫生的7個專業,就業上也很困難,考生要當心
醫學類專業當中不能當醫生的專業還真的不少,而且有一些還是每年報考人數比較多的專業,等學生進入大學之后才知道,畢業后不能當醫生,那個時候也已經晚了。
基礎醫學專業就是其中之一。
這個專業畢業后都是從事醫學研究的,不是醫生方向,可以說不讀到博士都沒有發言權,就業上很困難。最主要的是這個專業畢業后不能當醫生!
眼視光學專業和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畢業后也不能當醫生。這兩者要注意區分,很容易弄混淆,前者是從事驗光師類工作,后者是能從事配假牙等工作。
口腔醫學專業才是能當醫生的專業,這個專業還是很好就業的,但不能當醫生的專業就業很困難。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也是不能當醫生的。
和前兩者有點相似,從事設備的研發和維護等工作,就業上也有難度。醫學影像學專業才是可以當醫生的專業。再者,藥學類專業以及法醫學專業和護理學專業等都是不能當醫生的。
除了護理學之外,其余的普遍就業很困難。護理學專業很好理解,就是從事護士的崗位,是沒有資格當醫生的,學習的內容和方向也不是醫生方向。
而藥學專業主要是和藥有關,自然也是不能當醫生。法醫學專業從事的更多的是刑偵類方向,也不是醫生方向,自然也就不能當醫生了。
在這些不能當醫生的專業當中,基礎醫學、眼視光學以及口腔醫學技術和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是最難區分的,也是學生最容易報錯的專業。因為和能當醫生的專業很相似,不注意根本看不出來。
除了專業上的注意之外,當醫生還有很多內在的要求也需要滿足。
學醫是高考的一大選擇方向,每年報考的人數都不少,可最后能成功錄取的卻不是很多。像學習能力就是主要的一關。
學習能力強,高考的分數才能更高,才能有能力考研,也就能有就業的機會。醫學類專業不考研基本上是不能就業的,所以,學習能力就是很好的體現。
而且,醫學類專業本身要學習的內容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醫學類專業也是掛科概率最高的一類專業。這也是為什么網上會流傳:勸人學醫,天打雷劈!
醫學類專業自身的錄取分數就比較高。因此,分數不高,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最好不要學醫。身體素質不好以及有色盲、色弱和暈血、心臟病等情況也是不能學醫的。
在高考的時候就不會被錄取。這也是學醫的一個門檻,也是最低的要求。除此之外,想要學醫最好是家里有相關的人脈或者背景,否則就算是研究生畢業,也一樣不好就業。
這是醫學專業畢業后就業的普遍現狀。如果沒有背景還想要學醫,分數高也可以,可以選擇定向醫學生,畢業后直接安排工作,這樣就不用擔心就業的問題了。
就是工作環境比較辛苦,需要能吃苦。醫學類專業本身就很辛苦,醫生的工作更為辛苦,再加上去的地區,就是苦上加苦,不能吃苦的學生也需要慎重。
總結來說就是,想要學醫,要么有人脈背景有,要么高考分數達到定向分數,否則不建議學醫,因為無法就業。
結語
考生報考醫學類專業想要畢業后當醫生,但卻選擇了不能當醫生的專業,這本身就很痛苦了,可不能當醫生的專業畢業后一樣不好就業,就是痛苦的升級。
再者,醫學類專業本身就業就有很大的難度,醫學類專業學制普遍比較長,還必須要考研,這就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作為支撐。
就算這樣畢業后也不一定能順利就業。所以,想要學醫的學生在報考之前一定要慎重,尤其是在專業的選擇上更需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