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歙縣的巖寺塔,也稱為文峰塔或水口塔,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即公元1544年。這座塔位于歙縣巖寺鎮北郊,西臨豐樂河,是徽州地區著名的古塔之一。
巖寺塔的建設歷時十五年,由當地人士鄭佐(雙溪)倡議并主持建造。塔高67米,共有七層,每層皆有佛龕和金匾。塔的設計和建造參考了當時紹興大禪寺塔、南京報恩寺塔和泗州塔的風格。塔底直徑為8米,每層逐漸內收,呈現出獨特的建筑風格。
巖寺塔不僅是徽州的象征,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歷經風雨,盡管在歷史上有過損毀和修繕,但依然是徽州地區的重要文化遺產。
安徽歙縣的巖寺塔,也稱為文峰塔或水口塔,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即公元1544年。這座塔位于歙縣巖寺鎮北郊,西臨豐樂河,是徽州地區著名的古塔之一。巖寺塔的建設歷時十五年,由當地人
安徽歙縣的巖寺塔,也稱為文峰塔或水口塔,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即公元1544年。這座塔位于歙縣巖寺鎮北郊,西臨豐樂河,是徽州地區著名的古塔之一。
巖寺塔的建設歷時十五年,由當地人士鄭佐(雙溪)倡議并主持建造。塔高67米,共有七層,每層皆有佛龕和金匾。塔的設計和建造參考了當時紹興大禪寺塔、南京報恩寺塔和泗州塔的風格。塔底直徑為8米,每層逐漸內收,呈現出獨特的建筑風格。
巖寺塔不僅是徽州的象征,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歷經風雨,盡管在歷史上有過損毀和修繕,但依然是徽州地區的重要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