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散25年,父子在獄中相認。王俊榮 攝
“爸爸……”福州監獄服刑人員陳某在獄中失散25年后,終于認出了自己的親生父親,終于喊出了父親等待了25年的兩個字。
2020年1月16日上午,這一幕發生在福州監獄。 為了這樣的家人認可,福州監獄民警、晉江警方以及陳的養父母共同努力,終于讓陳和家人實現了夢想。
一名6歲男孩被拐,父母從此成了夢想家。
1994年,一名6歲男孩(小陳)在睡夢中被拐賣。 當他醒來的時候,他已經在養父母的家里了。 從養母那里得知自己的身世后,陳無數次想過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 每次提起這件事,陳總都會淚流滿面,既心酸又彷徨。 原來,因為養父母非常疼愛他,陳擔心尋親會傷害養父母的感情,所以將尋親的事深深地埋在了心里。
從小陳某被拐走的那一刻起,他的親生父母楊先生和楊夫人就從未放棄過尋找他。 孩子被拐后,楊夫婦在警方幫助下采集DNA信息,錄入“國家公安局尋找被拐失蹤兒童DNA數據庫”。 從貴州到福建,楊夫婦所到之處都跑到救援站。 經過多年的尋找和等待,他們的希望落空了。 他們一直沒有兒子的消息……
男子成“階下囚”,警方全力尋找親人
2018年,陳因合同詐騙、偽造身份證件等罪被判入獄。 讓他沒想到的是,當地警方積極幫助他辨認父母,通過DNA采集比對找到了他的親生父母。
2020年1月7日,福州監獄接到晉江警方通報,通過DNA比對,在押服刑人員陳某被確認為25年前被拐兒童。 其親生父母在福建做生意,曾與陳的養母取得聯系。 ,想認識監獄里的親人。
福州監獄接到消息后,立即委派獄政科科長張學武、教改科科長夏芳義、第一監區副教導員莊建光等人,立即研究制定幫扶方案。教育計劃和獄中家屬認可計劃,并首先抽出時間與陳某溝通,提供心理疏導。 經過幾天的努力,陳逐漸從最初的驚訝、震驚、抵觸、糾結,轉變為欣然接受獄中親人的認可。
25年尋親,終于在獄中重逢
2020年1月16日上午,約定見面的日子,陳的親生父親楊先生在晉江警方的陪同下出發前往福州監獄。
“我想盡快見到我的兒子,但一想到他還在監獄里服刑,我就覺得自己虧欠他很多。” 在去福州監獄的路上,楊先生心情復雜。
當到達福州監獄認領現場時,楊先生拿出了兒子小時候的照片。 “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找到失散25年的兒子。”他說。
9時10分,陳某在民警的陪同下走進家屬認領現場。 25年后再次相見,陳先生與楊先生相擁而泣……
冷靜下來后,陳某似乎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陌生的親人,一直低著頭。 在民警的勸說下,陳某喊出了父親等待了25年的“爸爸”二字。
失散25年的一家人終于在福州監獄團聚。
家人認領后,陳某說:“非常感謝獄警的關心,沒有放棄我這個犯了錯誤的人。在我剩下的一年多刑期里,我一定會改過自新,走上正軌。”盡快回去孝順我的養母和親生父母吧!”
為了方便家人認領,福州監獄民警積極工作。 福州監獄政治部主任李曉東表示:“在監獄開展親情表彰活動,是進一步落實‘五大改革’要求的具體體現,用親情的力量增強內心認同罪犯自愿接受改造將有助于進一步改善教育。” 轉變教育轉型質量,提高教育轉型成效。”
福州監獄長曾文甲表示:“監獄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方面,必須服務于國家安全大局。要充分發揮教育改革的基礎性作用,引導被誤導的服刑人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世界觀。”他們將進一步促進自身由內而外、發自內心的轉變,為社會繁榮穩定做出貢獻。 (林曉莉、張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