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歲的約翰·霍利斯是一名“超級血液”擁有者。據報道,他的血液中的免疫因子,即便被稀釋10000倍,新冠病毒都無法攻克其一二,具有很強的抗病毒能力,這也讓他面對新冠時,可以“無所畏懼”。最神奇的是,在約翰體內的存在的大量抗體,并不會隨著時間延長就逐漸衰弱,體內抗體“遇強則強”的特性??茖W家推測,很可能已經強悍到可以抵抗SARS病毒。
一、為什么有些人不易感染新冠?
新冠病毒可通過呼吸道大面積傳播,然而有一些“天選之人”,卻可以逃過病毒的感染,這是什么原因呢?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趙宇、張偉團隊在過敏免疫領域發表了一篇論文,該研究分析了UK Biobank 數據庫中70557名參與者,這些人群都曾在2020年3月16日至12月31日期間完成了新冠檢測。
通過分析對比發現,過敏性鼻炎者,新冠風險要比普通人群低20%,若同時合并哮喘,則風險低19%。
不過研究人員之一趙宇醫師表示,這個研究是基于以前的病毒毒株,對于現在所流行的奧密克戎毒株是否同樣存在規律,尚不明確。
換句話說,有鼻炎的人群,并非一定不會感染。考慮到過敏性鼻炎和哮喘患者的上皮屏障通常不完全,很可能感染病毒后重癥幾率的可能性更高。
此外,之所以有些人不會感染新冠,科學家發現還與多種因素有關,這其中包括基因缺陷、免疫因素、曾感染病毒。
基因缺陷:紐約洛克菲勒大學的微生物學家安德拉斯·斯帕恩博士表示,某些存在基因缺陷的人,患新冠肺炎的可能性會降低。這種運氣可能是對新冠特有的,甚至有可能只是對新冠病毒的個別變種特有。
免疫因素:華人科學家邱克讓博士表示人類在進化過程中,也在不斷進化免疫系統,只要其中一層識別出新冠病毒,就會在病毒發動攻擊前先發制“毒”。
曾經感染:《柳葉刀》的一項研究顯示,感染了一次新冠病毒,可以提供大約20個月的免疫。也就是說,曾感染過病毒者,體內可能會產生抗體,在一段時間可保護患者再次受到病毒攻擊。
隨著新冠政策的調整,不少人都“陽過”了,但似乎還存在一種“周圍皆陽我獨陰”的情況,這又是什么原因?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表示,一是可能實際感染過,已經產生抗體;二是打過疫苗,產生保護作用;三是確實沒有被感染過,仍有感染可能。
二、血型決定壽命?A型血或更易感染新冠
隨著對新冠病毒研究不斷深入,各種研究成果不斷涌現。有研究提出,血型可能也決定了新冠病毒感染的風險。
《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刊登了一項新研究,對來自西班牙和意大利的近兩千名重癥新冠患者進行了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結果發現,血型與發生新冠導致的呼吸衰竭的風險竟然具有很強的相關性。
研究分析結果顯示,A型血與其他血型相比,發生新冠后導致呼吸衰竭,風險升高45%。
如此看來,A型血岌岌可危,事實到底如何?
事實上,該研究的對照樣本來自獻血中心,且O型血在對照樣本中比例偏高,使得參照比例并不平衡;且流行病學上的相關性,并不等于因果關系,不能直接推導A型血就是危險血型。
所以說,不管是啥血型,做好防護措施才是最有效降低病毒感染風險的有效途徑之一。
三、新冠可以實現“群體免疫”嗎?
有些疾病,人類感染后,可實現終生免疫,但有些疾病,即便感染過,仍可能會再度感染,為什么某些傳染病無法實現終身免疫?
人類對疾病產生免疫,主要依賴于體內抗體。對于感染后疾病的患者,體內抗原誘發產生抗體,當再度感染此疾病時,抗體水平就會大幅上漲,讓身體產生免疫。
但對于流行病毒而言,基因非常容易變異,人類的免疫系統只能識別某個毒株,無法識別變異后的新毒株,這就導致了當病毒換個“馬甲”后,免疫系統就束手無策了。
那對于新冠,有機會實現“群體免疫”嗎?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表示,“群體免疫”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隨著感染高峰結束,各地峰值有所差異,回落的時間也不會完全一樣,會出現一定程度上的群體免疫。
但若是出現新的變異毒株,就會突破免疫屏障,重新出現新的感染趨勢。
另外,人類實現群體免疫還會面臨這幾個問題: 一是尚不清楚接種疫苗后,是否就能阻止新冠病毒傳播; 二是疫苗接種比例不均; 三是新冠病毒變異株也在不斷進化; 四是免疫力也是有期限的,會隨著時間延長而逐漸減弱; 五是社會重新開放,人與人社交幾率增大,感染面重新面臨挑戰。
目前新冠病毒無法找到來源,面對不斷進化的變異株,人類只能根據病毒,不斷調整防線,接種疫苗是現階段最大程度降低新冠感染風險的最佳途徑。
因此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建議大家盡可能完成疫苗接種,提高身體抗病毒能力。
參考資料:
[1]《專家稱最終80%-90%的人都會感染?專家原話是這么說的!原文實錄來了》.北京時間.2022-12-07
[2]《身邊的人都陽了,自己還沒陽,咋回事? 醫生告訴你》.伊金霍洛新聞網.2022-12-30
[3]《《自然》雜志論文:未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可能也有免疫力》.上觀新聞.2020-07-3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