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的等級及劃分標準在中國是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寒潮等級》(GBT 21987-2017)國家標準所規定的。以下是根據這一標準以及相關資料整理的寒潮等級和劃分標準:
1. 寒潮的定義:寒潮是指來自極地或高緯度地區的強冷空氣大規模地向中、低緯度侵襲,造成大范圍急劇降溫和偏北大風的天氣過程,有時還會伴有雨、雪和冰凍災害。
2. 寒潮的強度標準:根據《寒潮等級》國家標準,寒潮的強度標準如下:
- 24小時內:日最低氣溫下降8℃及以上,并且日最低氣溫降至4℃或以下。
- 48小時內:日最低氣溫下降10℃及以上,并且日最低氣溫降至4℃或以下。
- 72小時內:日最低氣溫下降12℃及以上,并且日最低氣溫降至4℃或以下。
3. 地區差異:由于中國地域遼闊,南北方氣候差異較大,因此寒潮的標準在各地有所不同。一般來說:
- 北方地區:24小時內降溫10℃以上,或48小時內降溫12℃以上,同時最低氣溫低于4℃。
- 南方地區:24小時內降溫8℃以上,或48小時內降溫10℃以上,同時最低氣溫低于5℃。
4. 影響范圍標準:除了強度標準,寒潮的影響范圍也是判斷其等級的重要標準。根據影響的范圍,寒潮可以被劃分為全國性寒潮、區域性寒潮、強冷空氣活動和一般冷空氣活動四類過程。
這些標準有助于統一和規范對寒潮的監測、預報、警報和評估,以及相關的科學研究工作,從而使寒潮的防范和應對更加規范化和科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