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末期有個美男子叫做何晏,他風流倜儻長相帥氣。而且他是何進的孫子,他的母親是曹操的小妾,曹操貪戀美人眾所周知,能被曹操看中的人外貌不會差到哪里。
何晏是第一個亮相的美男子。
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餅。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
何晏特別美,尤其是臉色白皙極了。魏明帝曹叡懷疑他是搽了粉,于是挑了個大夏天請他吃“熱湯餅”——當時“餅”泛指各種面食,所以熱湯餅就是熱湯面。
何晏吃得一臉汗,用自己紅色的衣服擦臉,膚色還是那么皎潔——可見他是純天然、原生態的白,不依賴化妝品。
“言語”門里則收錄了何晏這么一句話:
何平叔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覺神明開朗。”
想知道這話為什么是雋語,先要了解五石散是什么藥。
五石散的配方是石鐘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服用后全身燥熱,本來是治療傷寒的藥。但何晏發現,它有壯陽的功能。
何晏以好色著稱,本來已經弄垮了身體,服用五石散后,由弱轉強。上面這句話,就是對這種療效含蓄而雅致的表達。
何晏開了頭,服用五石散就成了魏晉名士的風氣。
當然,五石散這樣的藥毒性很高,不可能沒有副作用。歸納下來,服了五石散后:
第一,不能再吃熱的食物,因此這藥也叫寒食散。但酒要喝滾燙的,有助于藥性發揮;
第二,皮膚變得非常糟糕,洗澡或穿新衣服都會導致皮膚破裂,因此名士都臟兮兮的,穿特別寬大的衣服,即所謂“峨冠博帶”;身上還會長虱子,于是一邊聊天一邊捉虱子成了風雅的行為,即所謂“捫虱而談”;
第三,五石散藥效發作,稱為“散發”,要靠奔走緩解燥熱,叫“行散”。行著行著,也許倒頭就在路邊睡過去了。想必這給當時的城管工作帶來了巨大困難,你不知道路邊睡著的一個衣服破爛、臟兮兮的人,是乞丐還是名士;
第四,服散后可能會神志不清、胡言亂語。但如果不打算為自己說的話負責,就可以聲稱剛剛服了五石散。西晉八王之亂的時候,“竹林七賢”里的王戎提建議時得罪了齊王司馬攸,之后就假裝散發,一頭栽進糞坑里,人家王爺也就不和他計較了;
第五,中毒深了,癥狀越來越嚴重,最后也就死掉了。何晏本人服五石散的后果就很可怕,“魂不守宅,血不華色,精爽煙浮,容若槁木”,被稱為“鬼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