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薦相的故事
管仲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歷史上他被稱為管子。管仲在很小的時候就沒有了父親,導致他從小家境貧寒,由于管仲需要贍養老母親,所以他從小就開始經商,但他又向往能夠輔佐明君幫助國家變得富強,所以后來他棄商從官做了齊國的丞相。
后來在管仲重病不久于人世的時候還為齊桓公舉薦了一位新丞相隰朋。
在齊襄王過世后公子糾與小白一起爭奪王位,當時管仲屬于公子糾營下,但由于公子糾不才最終小白獲勝。小白也就是歷史上的齊桓公,他上位后鮑叔牙向他舉薦管仲,由于他賞識管仲的才學,所以不計前嫌的任用管仲,管仲也不失他所望幫助他改革政治,使齊國一步步成為春秋時期的強國。
管仲作為齊國丞相的時候齊國越來越強盛,所以他也被稱為“春秋時期第一相。”但管仲暮年的時候身體很不好,后來管仲病重齊桓公去他家探望他,問到管仲的病情,管仲知道自己病得很嚴重命在旦夕,但他又很擔心國家的命運。齊桓公雖然很擔心管仲的病,但他也擔心管仲死后后繼無人,所以想讓管仲為他舉薦一名能頂替管仲做丞相的人,起初齊桓公提出想讓鮑叔牙來代替管仲,雖然管仲與鮑叔牙關系很好,但他也很了解鮑叔牙公正廉潔的性格,所以否決了齊桓公的提議,而是相齊桓公舉薦隰朋為新相。世人都知道管仲與鮑魚叔牙關系很好,但他在舉薦丞相時并沒有存私心,而是很公正的幫齊桓公選了一位好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