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伯樂一顧中的伯樂看的是駿馬。成語出處《戰國策燕策二》伯樂一顧,依據歷史史實而發展出來的一個成語。
2、“伯樂一顧”中的“伯樂”看的是馬。伯樂本名孫陽,善相馬,字子良,又稱王良。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于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干脆稱他為伯樂。
3、伯樂在秦國富國強兵中,作為相馬立下汗馬功勞,得到秦穆公信賴,被封為“伯樂將軍”。伯樂后來將畢生經驗總結寫成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相馬學著作《伯樂相馬經》。
4、《相馬經》當他年老的時候,他的兒子很想將這項專門技能繼承下來,以免失傳。于是他把伯樂寫的《相馬經》讀得爛熟。《相馬經》上描寫千里馬的外形是“額頭隆起,雙眼突出,蹄子好象壘起的酒藥餅。”他就依照這一條,拿著經文出去“相馬”了。
5、伯樂的兒子把所見到事物的外形和《相馬經》上描繪的圖形一一對照,結果找到了一只很大的蛤蟆。他興沖沖地跑回家報告父親,說:“總算找到好馬了,額頭和雙眼同書上說的差不多,就是蹄子的形狀和書上寫的有區別。”
6、伯樂聽了,只好哭笑不得地對這個好心而不聰明的兒子說;“你倒是找到了一匹好馬,只是它太喜歡跳,你可駕馭不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