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宣帝劉詢(前91年―前49年),原名劉病已,字次卿,漢武帝劉徹曾孫, 戾太子劉據之孫,史皇孫劉進之子 ,西漢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
漢宣帝劉詢,“孤兒”皇帝。巫蠱之禍,襁褓中的劉詢曾下獄 ,后被祖母史家收養,直到漢武帝下詔掖庭養視,上屬籍宗正 。元平元年(前74)昌邑王劉賀被廢后,霍光等大臣將他從民間迎入宮中,先封為陽武侯,于同年7月繼位,時年十七歲。第二年改年號為“本始” 。他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在即位前受過牢獄之苦的皇帝 。
由于劉詢幼年遭遇變故,長期生活在民間,因此對百姓的疾苦和吏治得失有所了解 ,這對他的施政有直接影響 。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任用賢能,賢相循吏輩出。他能注意減輕人民負擔,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 。并重視吏治,認為治國之道應以“霸道”、“王道”雜治,反對專任儒術。在對外關系上,劉詢于本始二年(前72年)曾聯合烏孫打擊匈奴 ,設置西域都護府監護西域諸城各國,使天山南北這一廣袤地區正式納入西漢版圖 。
宣帝在位期間,全國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吏稱其職,民安其業”,史稱“孝宣之治” ,還有史家說,宣帝統治時期是漢朝武力最強盛、經濟最繁榮的時候。在以制定廟號、謚號嚴格著稱的西漢歷史中,中宗宣帝劉詢是四位擁有正式廟號的皇帝之一 。劉詢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君。
黃龍元年(前49)十二月,劉詢因病死于長安未央宮,謚號孝宣皇帝,廟號中宗,葬于今天西安市南郊的杜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