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沈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重要的一場戰役,是決定國共雙方命運的第一次大決戰。而這當中最為關鍵的一場戰役也是遼沈戰役的開篇之作就是錦州戰役。
錦州地處遼寧省西南部,是連接東北和華北的重要咽喉和樞紐,占據了錦州就意味切斷了東北與華北國民黨軍的聯系。阻止了東北國民黨軍面臨戰局不利情況下戰略撤退和華北國民黨軍合二為一的可能性,也就降低了我解放軍殲滅國民黨軍有生力量的難度系數。要想取得遼沈戰役的勝利,必須先攻克錦州,牢牢地控制這個咽喉之地。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毛主席領導的黨中央做出了“十日之內必須拿下錦州”的命令。于是林彪(時年41歲)羅榮桓(時年46歲)劉亞樓(時年38歲)組成的總前委指揮部署了錦州戰役。
錦州戰役
時間:1948年10月7日-10月15日;雙方兵力:我解放軍250000人,國民黨軍150000人;雙方傷亡:我解放軍傷亡2000人,國民黨軍陣亡24000人;雙方主要指揮官:林彪、范漢杰。
國民黨軍主要作戰計劃:
1、范漢杰(時年52歲)集團死守錦州;2、候鏡如(時年46歲)指揮東進兵團、廖耀湘(時年42歲)指揮西進兵團東西夾擊我解放軍;3、鄭洞國(時年45歲)第一兵團駐守長春,不時襲擾沈陽以牽制我主力后方。
我解放軍主要作戰計劃:
1、韓先楚(時年35歲)指揮北突擊集團、鄧華(時年38歲)指揮南突擊集團、段蘇權(時年32歲)指揮東突擊集團(含炮兵團)合圍攻取錦州;2、吳克華(時年35歲)指揮第四縱隊、賀晉年(時年38歲)指揮第十一縱隊攻克塔山,阻擊國民黨軍東進兵團;梁興初(時年36歲)指揮第十縱隊占據黑山、大虎山一線,阻擊國民黨軍西進兵團;3、鐘偉(時年37歲)指揮第十二縱隊及五個獨立師圍困長春。
直接結果:解放錦州,完成“關門打狗”,切斷了東北與華北的聯系,為全殲東北國民黨軍打下了基礎。俘虜東北剿總副總司令范漢杰(時年52歲)、第6兵團司令盧浚泉(時年49歲)、第93軍軍長盛家興(時年44歲)等。
間接結果:10月17日國民黨軍第六十軍在軍長曾澤生(時年46歲)帶領下起義,10月19日新編第7軍軍長李鴻(時年45歲)率部投誠,10月21日國民黨軍第一兵團司令鄭洞國率部投降。長春和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