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滕王閣序典故的詳細故事
《滕王閣序》是唐代文學家王勃創作的一篇駢文。文章由洪都的地勢、人才寫到宴會,寫滕王閣的壯麗,眺望的廣遠,扣緊秋日,景色鮮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滕王閣序背景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滕王閣,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貞觀年間,唐高祖李淵之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曾被封于山東滕州故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閣樓名以“滕王閣”,后滕王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因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閣”,此閣因王勃一首“滕王閣序”為后人熟知,成為永世的經典。
當時修滕王閣成,重陽日在滕王閣大宴賓客。王勃前往拜見,閻都督早聞他的'名氣,便請他也參加宴會。閻都督此次宴客,是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吳子章的才學。讓女婿事先準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書寫給大家看。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出紙筆,假意請諸人為這次盛會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辭不寫,而王勃以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晚輩,竟不推辭,接過紙筆,當眾揮筆而書。閻都督很是不高興,拂衣而起,轉入帳后,叫人去看王勃寫些什么。
滕王閣序原文是: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彩)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翔丹,下臨無地。鶴丁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云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霧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聽說王勃開首寫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說:不過是老生常談。又聞“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沉吟不語。等聽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嘆服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唐才子傳》則記道:“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
滕王閣《唐摭言》等書所記,或者有些夸張,但王勃《滕王閣序》,確實為不朽名篇。王勃于南昌閻都督宴上賦《滕王閣序》的佳話。實乃中國文學史上最為動人的故事。《新唐書》本傳說王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
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也說;“王勃每為碑頌,先磨墨數升,引被覆面臥,忽起一筆數之,初不竄點,時人謂之腹稿。”據此可知王勃文思敏捷,滕王閣上即興而賦千古名篇,并非虛傳。
關于作者王勃和《滕王閣序》的故事
王勃(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著名文學家。乾封元年及第,授期散郎,著有《王子安集》。他寫的《滕王閣序》被譽為千古絕唱。
王家是絳州有名的書香世家。王勃的爺爺王通,就是著名的文仲子,棄官歸隱,授徒著書,著有《中說》。
王勃的父親王福對兒子們的學**要求十分嚴格。王勃幼年天資聰穎,他一方面有良好的學**環境,另一方面能刻苦攻讀,史書上說他“六歲善詞章”,寫起文章來洋洋灑灑,思路暢達,又快又好。與他的兩個哥哥不相上下,號稱“王氏三珠”。
他九歲時讀《漢書注》,就能發現錯誤,寫了《指瑕》十卷。王勃十幾歲應試考場,授朝散郎,又被沛王李賢聘為署府修撰。由于王勃才華出眾,與楊炯、駱賓王、盧照鄰并稱為“初唐四杰”。
王勃一向不滿于豪門和官場的傾軋,加上才高氣盛,便遭同僚的嫉妒。正好因為一個案件的牽連,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父親被貶為交趾令。
這年九月,王勃悲愁難遣,懷著郁悶的`心情到交趾去看望父親,走到南昌,正好是重陽節。南昌府都督閻公整修的滕王閣落成,正在閣內大擺慶功宴,邀集一班文人雅士、社會名流飲酒賦詩,歡度重陽。
這滕王閣乃顯慶四年滕王李之嬰任洪州都督時修建,前臨贛江,有西江第一樓之稱。王勃久慕此閣,到此哪能不游!
來到滕王閣,只見樓高九丈,閣分三層,雕梁畫棟,巍峨壯觀。南有壓江亭,北有挹翠亭,高低錯落,相映成趣。上得樓來,但見閣道上丹漆彩畫,光艷照人。遠眺則山野平川盡收眼底,鳥瞰則澄江如練,百舸爭流。
王勃看得如醉如癡,不禁文思泉涌,不能自已。王勃正沉醉于樓閣的宏偉與山河的壯麗之中,忽然一陣蕭管鼓樂之聲從宴會廳傳來。
王勃循聲望去,只見閻都督滿面春風,正在舉杯致詞:“今日乃重陽登高之日,又逢滕王閣整修已成,老夫聊備薄酒,為各位助興。現在我提議,以滕王閣為題,或賦詩,或作文,效蘭亭故事,以不枉今日之雅會。”
眾賓客深知都督心思,他是想讓自己的女婿孟學士當眾寫一篇序文,以顯示其才華。因此閻公派人拿紙筆巡讓眾客人,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誰也不肯貿然動筆。王勃遠道而來,自然不明就里,加上年輕氣盛,恃才傲物,聯想到自己的遭際,情思滿懷,不吐不快。
送紙墨的剛到跟前,王勃便上前拿起筆來,飽蘸濃墨,便揮筆疾書起來。
閻都督一看大怒,心里罵道:“哪來的毛孩子,不知進退,壞我大事!”不禁拂衣而起。他叫人暗暗在一旁觀看,看他寫些什么,再做處置。
暗中觀看的人第一次回報說:“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閻公沉吟不語起來。這里已開始寫南昌地形的雄闊,自是不同凡響。
待回報寫到“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里描寫望中秋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俱是神來之筆。閻都督撫案而起,贊嘆道:“這真是少有的天才呵!這篇文章要世代流傳,永垂不朽了。”
在座的眾賓客紛紛稱贊,連閻公的女婿孟學士也佩服得五體投地,自嘆弗如。閻公將王勃請到宴席上,大家盡歡而散。
這次交趾之行,王勃不幸在海上遇風浪溺水而死。越南人民感念王勃父子,至今還有廟宇和塑像紀念他們父子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