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社起義是怎么回事?
霧社起義是指20世紀30年代初臺灣高山族人民發(fā)動的舉世聞名的抗日武裝起義。
霧社位于臺灣中部山區(qū),日本占領(lǐng)時屬能高郡轄地(今南投縣仁愛鄉(xiāng)),共有11個高山族村社,是日本殖民主義者統(tǒng)治“番地”的中心之一,能高郡警察課分室即設(shè)于此,下置18個警察駐在所,對當?shù)馗呱阶迦嗣襁M行殘酷的軍事鎮(zhèn)壓、經(jīng)濟掠壓及肆意勞役與侮辱,群情憤激。
相關(guān)影視《賽德克巴萊》劇照插圖
霧社起義歷史經(jīng)過
1930年10月27日,富于斗爭傳統(tǒng)的霧社地區(qū)高山族人民在摩那·羅達奧的組織領(lǐng)導下,趁日本駐當?shù)厍致哉呙磕戤斕煺绽陟F社小學廣場舉行聯(lián)合運動會之機,發(fā)動武裝起義。
黎明前,羅達奧派人首先偷襲邁勃林場和邁勃警察所,奪取槍枝彈藥和糧食,接著派人破壞附近公路、橋梁和通訊設(shè)施。
上午8時,起義群眾沖進運動會場,全殲在場所有日寇,并乘勝襲擊附近日本警察所,繳獲槍枝180,子彈2萬3千多發(fā),控制整個霧社地區(qū)。
使日本殖民當局大為震驚,命臺灣守備司令鐮田親自率領(lǐng)臺北、新竹、臺南等大批軍警從霧社東、南、北三線圍攻起義的高山族人民,進行野蠻的炮轟和燒殺。
起義群眾視死如歸,退入深山,堅持抗擊日冠,許多高山族婦女為了激勵丈夫,使他們無后顧之憂,集體自縊,可歌可泣。
日寇一面派飛機狂轟濫炸,一面派人入山誘降,軟硬兼施,均無濟于事,最后竟然違反國際公法,施放毒氣炸彈。
起義群眾拼死反抗,堅持斗爭一月有余,寧死不屈,為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史譜寫了光輝的篇章。日本帝國主義者對高山族人民的暴行,激起全世界人民的強烈憤慨和一致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