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簡介
本文為您介紹有關資治通鑒的簡介_包括作者是誰_屬于什么體例的書籍。《資治通鑒》是北宋時期司馬光編纂的一本編年體史書。這套書在中國史書中具有十分突出和特殊的地位。
資治通鑒的內容和特點:
1.篇目:《資治通鑒》全書按照朝代分為十六紀:《周紀》五卷、《秦紀》三卷、《漢紀》六十卷、《魏紀》十卷、《晉紀》四十卷、《宋紀》十六卷、《齊紀》十卷、《梁紀》二十二卷、《陳紀》十卷、《隋紀》八卷、《唐紀》八十一卷、《后梁紀》六卷、《后唐紀》八卷、《后晉紀》六卷、《后漢紀》四卷、《后周紀》五卷。
2.主題和立場:這部史書橫跨中國16個朝代的編年史,隋唐五代的371年占了全書40%,史料價值最高。看得出他多次著墨在其中的賢明時期,如文景之治和貞觀之治等。
司馬光具有自己的正統立場。在那些分裂的朝代,比如三國時期,他以曹魏為正宗,所以蜀和吳無”紀“;南北朝時代,南朝有”紀,北朝無“紀”;五代有“紀”,而十國無“紀”。他在參考和繼承前人編寫史書的方法時,又有所發展:對于歷史上的君主,他根據他們的才能劃分為創業、守成、陵夷、中興、亂亡五類。
除政治之外,《資治通鑒》在文化、科技、經濟、軍事等方面均有豐富的內容記載。比如文化方面,從先秦的儒、法、陰陽、縱橫五家的代表人物和學術主張,至漢初的黃老思想,漢武帝獨尊儒術、魏晉玄學都有記載。
3.開創了史書新體例:《資治通鑒》將紀傳體揉入編年體中,使紀傳與編年簡明地結合起來。司馬光分三部分將年表、帝紀、歷法、天象、目錄、舉要及索引集于一塊,開創了編年體史書多功能目錄的新體例,使得《資治通鑒》更趨于完善,將中國的歷史書籍編纂推進到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