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六之所以被送上斷頭臺,其原因主要涉及到法國當時的社會經濟背景、政治體制以及國王個人的決策。是社會大背景的趨勢所引導的,也有他自身的原因。
為什么路易十六會被推上砍頭臺
一、他1774年接過王位,但那時法國經過他祖父和父親統治之后,處于國內矛盾千鈞一發之際,貴族、教士與第三等級的階級矛盾非常嚴重。他上臺后雖然有所作為,但也實在回天無術,加劇了國內的政局亂像;終于在1789年7月14日爆發了法國大革命。他出逃未遂,被關在巴黎,然后在1793年1月21日,與王后一起,被推上了斷頭臺。
二、1788年,國王被迫召開多少年沒有行使過權利的三級會議(平民階層),并同意在第二年的五月召開三級會議。
三、1789年的5月5日,三級會議如期召開。剛開始,當國王走進會場時,全場熱烈鼓掌,國王表示了希望能夠在現有的體制和程序內解決問題的愿望。隨后,貴族階級拒絕合作,第三等級只好自己單獨組成國民議會。
四、革命眼看就要爆發,路易十六竟然暗中調派軍隊試圖威脅第三等級,雙方展開了沖突。7月14日,人民群眾攻占巴士底獄,以此為標志,革命正式爆發。
路易十六簡介
路易十六是一名技藝高超的工匠。喜歡擺弄機械,尤其是鎖。他技術高明,極具創意,幾乎每件都是藝術品。他喜歡改進機械,認為斷頭臺的刀是直的效率低,決定改為三角形并親自參與設計。后來夫婦倆被斷頭刀處死,路易十六臨終演講更是影響深遠。
“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這句話,有人說這出自路易十六臨終演講,至于真假無從知曉。他是無助的,向來昏庸怯懦,怕得罪貴族,無心政事,對王后言聽計從,致使債臺高筑,對外屢屢戰敗。他也曾試圖改革,最后卻也改變不了歷史和自己的命運。他是悲情的,如果他是工匠,一切會變得美好。法國慶祝革命200周年時,法國總統密特朗表示:“路易十六是個好人,處死他是悲劇,但無可避免。”史學家評論這就是歷史,過去的一頁永遠掀過,重復不了的事實,改變不了的歷史。